当前位置:市场

摇号后时代:关于房企的N种猜想

对于企业来说,在调控政策没有放松的前提下,今年的仗怎么打?今年的产品如何调整?锐理数据认为可以从下面几点考虑:


现金流为王 降低硬件配置


2018年房企资金链承受的压力将甚于之前的两年,且成都在短期之内并无退出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可能,基于这两个基本面,未来房企的动作将紧紧围绕降低成本,回流现金这两个主题。对于开发企业来说,限价压缩了产品利润,而捂盘又拉长了企业的运营资金链,使得回款变得遥遥无期。两相夹击,是牺牲利润草草开盘还是绷紧弹簧等待回暖?已经支付的高昂地价成本的众多房企很难选择前者,因此降低硬件配置,夹缝中求生,成为唯一选择。


(图一:大成都新增楼盘房地价差 来源:锐理数据)


而事实也证明也这一猜想,根据锐理数据测算,2018年1—3月大成都项目平均房地价差为8974元/㎡,而2017年1—3月该数值为9640元/㎡,房地价差下降6.9%。利润空间收紧,下一步房企只能削减配置,在限购政策没有放松前景的前提下,这一情况必将持续。



产品偏向小户型 摊薄成本


对于房企来说,要想在调控期里存活,降低户型面积,增加产量,摊薄成本必不可少。部分敏感房企已经有所动作,数据显示,2017年12月前后,市场上的产品处于截然不同的阶段:12月之前,成都改善产品不断深化,户均面积虽然波动,但整体仍然呈现出螺旋上扬的态势,户均面积由4月的101㎡上涨到12月的119㎡。


然而12月摇号政策实施后,户均面积出现断崖式下跌,截至18年三月该数值已经回落到104㎡,平均每月下跌3%。



(图二:大成都范围平均新增面积 来源:锐理数据)


调控期里企业会持续感受到资金链压力,降低户均面积,摊薄产品成本,降低购房门槛,提升周转频率以量取胜将成为唯一出路。今年市场能够获胜的房企或许就是能最快甩掉“压力”的那一个。


谨慎选择高价土地


摇号后期,未来房企将面临的第三个选择就是:与地王说再见。3月27日,成都迎来主城第一场土拍,万众期待的武侯新城和茶店子地块遭遇流拍,令人大跌眼镜。虽然这两宗土地均带有较为严格的配建要求,不过和去年房企争相“迎难而上”不同,今年的房企却沉默“弃权”,其选择方向已经十分明显了。


无独有偶,3月还有两宗土地终止了出让,分别是龙泉驿区柏合镇合音路以南地块和成都市郫都区友爱街道春台村地块。流拍、终止出让,种种信号都亮出市场红灯。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出,拍卖出让土地的溢价率正在逐渐降低。2018年1-3月大成都土地平均溢价率为13.11%,同比上期下降41.93%,环比去年同期下降75%。



(图三:大成都土地平均溢价率 来源:锐理数据)


实际上,在房企资金链承压和调控并不放松的两个大前提下,更多房企在2017年年底已经不再在公开市场拿地,而是转向谋求股权合作和收购项目。为了避免在2018年出现的难以预测的风险,谨慎拿地的口号可能再次出现在各大房企的投资部门。


更偏向拿周边区县的土地


未来将有更多房企迈出“远征”之路。保利、中洲、雅居乐、花样年纷纷进入新津,足以说明今年房企围魏救赵的“态度”。


1—3月,主城区拍卖成交7宗,郊区成交34宗,数量上就不能比。其次,主城最高溢价区域为武侯,溢价率为46.24%,这个数字低于近郊龙泉驿的70.91%,也低于远郊青白江和金堂的53%。近远郊和二级城市都有相对宽松的市场环境、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低廉的土地成本,叠加作用下,房企的转身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早在2017年,个别敏感房企就已经提前布局,反映到数据上,2017年青白江成交土地1541亩,成为除天府新区外成交量最多的区域,最高楼面价也达4450元/㎡,金科、佳兆业、人居、美的、万科等实力房企先后进驻。去年新津通过招拍挂成交五宗土地(不含工业),共计307.75亩,平均成交楼面地价为5321元/㎡,平均溢价率为36.15%,远高于远郊平均数据,在远郊各区域里排名第一,2017年同比上涨756%。


(图四:2018年1-3月部分房企进驻区域名单 来源:锐理数据)



未来房企将继续“负重前行”,但市场并非毫无希望,压力更加考验房企的综合运营能力,融资、团队、管理、产品……万科第一次迈过千亿门槛正是在2010年调控期里实现的。

分享到: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还可输入250
发表评论

公司:

部门:

职务:

姓名:

手机:

人数:

收件地址:

收件人:

收件人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