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场

春熙商圈三次升级的背后:看繁荣商气如何"失而复得"

春熙路自从上世纪初诞生以来,长期占据成都各大商圈乃至中国西部商业街的鳌头。随着时间线的迁移,春熙路的业态和设施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高端消费需求,更新换血迫在眉睫。

如今,春熙路已经完成了三次升级换代,经过向东的极化式发展,已成长为不单以春熙路为核心的广义春熙商圈(本网早前推出系列报道:春熙东扩路 商圈重塑时春熙商圈极化生长 回归春熙≠回归春熙路)。春熙商圈“东扩”的升级策略,使春熙商圈由盛转衰时能再次满血复活。升级迭代的背后,春熙商圈的商气也经历了从“核心——外移——回归”的阶段。

春熙商圈三次换代 商业业态三度变脸

春熙路商圈的升级换代已历三代,除了配套设施的翻新,其商业业态的转变也是重要变化形式。目前,春熙商圈的商业业态已完成“集市-百货商场-购物中心”的转移。而从集市到购物中心的改变,是春熙路根据市场发展做出的升级策略。

清末民初春熙路形成之初,四面八方的人们辐辏于此,更像是来城中“赶集”,彼时商业业态以大量戏台和茶楼食肆为主,兼有钟表饰品行,供娱乐消费。20世纪80年代起,商铺、自主经营摊位随着创业潮的来临而骤增。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生活水平的发展促使购物需求更旺盛,东风商场、九龙商场等开始入驻春熙路,自此出现售卖服装和饰品为主的百货商场。2001年起,群光广场、伊势丹百货等购物中心进驻春熙路,春熙百货商场时代宣告终结,此时,春熙商圈已迈入第三代。

如上世纪90年代百货商场的落成改变了春熙路商圈的动线一样,购物中心作为更为高级的零售物业形态,也必然会促使整个商圈商业氛围和功能布局相应调整。目前,在红星路东侧的购物中心,满足了一部分高端消费群体的需要,商气东扩提升整体商圈档次,高端人群回归春熙。

伴随春熙路商圈的三次升级,商气也同时经历了巨大转变:从核心到外移,最终回归。

核心:长期以来的成都第一商圈

春熙商圈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从第一代商圈开始就占据着成都各商圈的绝对地位,尤其是2000年春熙路改造后,节假日的人流量可达到50-60万人次,成为全国闻名的商业区域。春熙商圈作为“成都第一商圈”的地位已为外界公认。

春熙路从诞生之初就不平凡。1924年起,春熙路就成了成都的一张形象名片,成为本地市民经常流连、外地游客必须到此一游的地方。传言,取名“春熙”是来源于《道德经》中一句“熙熙攘攘,如春登台”,无论真假,这句话用来形容春熙路的热闹繁华绝对妥帖。

以春熙路这条老字号金街为核心,聚拢括东大街以北,南新街、中新街、北新街以东,总府路以南,红星路以西的范围及临街区域,面积约20公顷,形成了高人气的春熙商圈。

也正是由于处于城市中心的绝版地理位置,春熙商圈的核心地位和受宠程度,一直居高不下。

外移: 消费档次滞后 高端消费人群流失

时间推移,经2011年政府行为主导的着力改造,春熙商圈经过此后几年的发展,业态、功能和消费客群均已定型,形成了以中档消费为主的大众商业区。

与此同时,成都各个方向的城市副中心在逐渐形成,尤其是以桐梓林、光华、南延线为代表的区域,高端住宅和商业体逐渐增多,形成了高端消费中心,而春熙商圈中端的消费层次和购物环境使得高端消费者开始逐渐远离春熙商圈,商气开始外移。

春熙商圈原有的配套设施太陈旧、业态单一且消费层次低下,商圈内高端商业长期处于空白,满足不了随经济发展而渐长的高端消费购物需求。如此,春熙商圈若要继续保持第一的辉煌,亟需救局策略。

回归:春熙东扩 再聚商气

以百货和小商铺为主的业态和容量限制,使得原有商圈内升级换代难度较大。在商气外移的困局下,春熙商圈的发展策略进行了“东扩”的科学调整,事实证明,东大街高端金融商务主轴定位以及几大高端项目的亮相,提升了原有春熙商圈档次,商气开始回归。

红星路以东区域被定位为高端商务主轴和成都CBD,铁狮门、IFS、晶融汇、未来中心等项目纷纷亮相,使得商圈内的高端氛围凸显出来,高端商气开始东移,弥补了原春熙商圈高端性不足的局面。东扩商圈除了有高端购物中心外,还配备了五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更好的满足商务性的需求,与大慈寺的无缝连接,也带来了更多的人文气息。整个商圈的档次得到提升。

此外,交通利好也为区域注入了新的生机。地铁二号线春熙站,带动了巨大的人流量,使得客群回归春熙商圈。

有大量回归客群作为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完善、高端物业逐渐崛起、各类型商业层次丰富,所有阶层的消费群体都能买单。春熙商圈商气开始回归,昔日辉煌正卷土重来。

分享到: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还可输入250
发表评论

公司:

部门:

职务:

姓名:

手机:

人数:

收件地址:

收件人:

收件人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