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场

锐理观察:折翼的“候鸟”——光耀地产

今日百度搜索“光耀地产”,网页第一条资讯显示:百度提醒您,深圳市光耀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由于失信已被列入国家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用一位地产大佬总部财务的话来形容房企资金链:我好,大家都好;我略有不好,银行、债主争分夺秒赶来追命。这足以说明及时建立健全、完备的资金链对房地产开发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足以说明光耀地产破产传闻背后的教训。

盲目扩张,压垮光耀的稻草

有消息称,光耀视之为环渤海战略重点布局点的天津团泊湖项目已被司法冻结了,约两百余套商品房被查封,原因是这批商品房在没有进行网签手续的情况下卖给了购房者,保守估计,光耀因此将出现1.4亿元的资金短缺。然而,该项目公司于2013年底向韩亚银行申请了一笔8500万元半年期贷款,年利率高达令人吃惊的21.6%,加之传闻中光耀高息获得的4000万民间贷款,天津团泊湖的资金缺口陡然增至2.65亿元,而光耀地产2013年整体实现净利润仅为4.8亿元。

在如此巨大的资金压力之下,光耀天津团泊湖却面临管理混乱,员工套取大量公款的质疑,对任何一家急欲从地方性房企转型为全国性房企的开发商而言,团队失控,项目公司财务混乱本是大忌,而光耀地产自2011年起一直谋求扩张,将自己市场圈定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区域,事实证明光耀还没有准备好全国扩张,甚至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高效团队。盲目扩张,项目公司沦为谋求私财的草台班子,起步于惠州的光耀地产一根一根积累起压垮自己的稻草。

错失探索模式的最佳时期

早在2011年光耀地产提出“3+x”战略时,已经有人对其资金链表示过隐忧,“3”即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X”即大本营惠州。在光耀布局的城市,你会惊讶地发现它开发了多条产品线,看似业态丰富,实则并未实现自身的差异化,而光耀打算深耕的城市无一不是多个实力开发商寸土必争的城市,旁观光耀,有种“什么都要碰,什么都不精。”的感觉。

光耀地产发家的惠州地区,在当地住宅空置率高的市场环境下,光耀连续开发多个超级大盘,开发周期长,回款速度慢,与全国范围内以刚需盘为主,开发速度只争朝夕的大环境相悖而行。可以说,在光耀错过了最应潜心探索可复制模式的时期,超级大盘和多个旅游度假项目拖慢了企业发展进程,光耀地产爆发于惠州,对市场的判断失误也始于惠州。

据悉至今光耀地产在惠州依然有单个体量超百万方的大盘正处于开发中,即使回款顺利也解不了光耀今天的“渴”。而当光耀反应过来以高速拓展多个城市的方式抢回时间时,地产行业正在面临新的转型,市场差异化已形成,行业集中度加强,“修房子”向运营转型,没有踩准市场脉搏的光耀地产却没有固定的盈利模式。

透支信用,难融资

在2012年,揭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将光耀地产借款未按时还款的失信信息公布,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将其列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黑名单,此后,光耀地产向深圳某商业银行借款被拒。

急速扩张,扩张失策,而后回款困难,向银行借款无果,这才有了此前提到的光耀地产借“高利贷”的结果,光耀传出破产的消息,是此前一直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果,而被列入失信名单,这对光耀而言意味着信用透支,融资之路进一步收窄。而区域性房企想在全国市场范围一试身手,健全的融资渠道是“标配”,例如蓝光设立有“歌斐蓝睿”地产基金,来福士广场有来福士中国基金支持,光耀地产也曾在信托、基金等融资渠道探索过,但其发行的基金和信托产品都分别传出兑付丑闻。光耀在实现业绩“一百亿”的路上信用危机连发,不仅是资本运作出现问题,还有融资渠道有限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光耀地产作为全国地产百强之一没有上市呢?实际上,光耀地产先后收购过广西北海的A股上市公司、杭州某上市公司、新都酒店,并公开宣布欲在香港IPO,以上计划纷纷石沉大海。作为上市企业新都酒店的大股东,光耀看似“借壳”,却从未有过进一步动作,“借壳”并没有为近年来急盼资金的光耀地产带来过成本低的大规模资金。

5月7日晚间,光耀地产回应破产传闻不实,但坦承资金链出现问题,回应的最后,公司称将进一步发挥在产品创意设计、营销方面的核心优势。实际上,在差异化竞争趋势日益明显的房地产市场,一早就采用“设计+营销“双线并进开发方式的光耀地产是有机会“翻盘”的,而前提是处理好“烂尾”项目,调整产品线和战略布局。这个成功打造过“全球候鸟度假地”项目的房企,也许在付出代价后才能再度展翅。

分享到: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还可输入250
发表评论

公司:

部门:

职务:

姓名:

手机:

人数:

收件地址:

收件人:

收件人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