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场

郫县打造两园一总部 西门口卫星城产业转型升级

核心提示

城市是一个区域发展的龙头引擎,产业则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

坚持深入实施“产业倍增”发展战略,强化西门口卫星城的产业支撑,以“两园一总部”(小微企业创新园、智慧科技园、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总部基地)为抓手,打造新型高端产业载体,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转型升级,全面推进西门口卫星城建设。

小微企业创新园

位于郫县县城东北部,南北大道以西,长青路北延线以东、北部新城以北、城市边界路以南,紧邻成都现代工业港北片区,规划面积约1.65平方公里

落实创新驱动战略
建设小微企业创新园

创新驱动,是区域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西门口卫星城建设的关键。

在科技进步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新型的小微企业大量涌现,这种企业相对环保,占地小,可立体发展,科技含量较高,地方财力实际贡献大,可提供就业岗位相对较多。而科技型、创新型包括总部型企业带来的人才素质和人才层次会更高,有利于优化区域人才结构。同时,扶持小微企业创新孵化,有利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也会产生巨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郫县科技资源富集,驻县高校19所、国家级实验室31个,两院院士19名,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人才近5000名,在校大学生25.3万人,成为建设小微企业创新园的重要资源优势。

规划的小微企业创新园,位于郫县县城东北部,南北大道以西,长青路北延线以东、北部新城以北、城市边界路以南,紧邻成都现代工业港北片区,规划面积约1.65平方公里。园区划定为生产加工、创新孵化和配套服务3个功能区。从郫县发展的实际出发,以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小微企业为核心,以“创新驱动、生态环保、集约高效、产城一体”为目标,打造效益型、低碳型、立体型创新产业园区。

产业定位

按照做强“生态工业”的要求,结合郫县工业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实际,首先,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瞄准科学技术发展方向和新兴市场需求,重点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其次,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要素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与大中型企业的协作配套,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重点发展电气机械、医疗设备、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再次,配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供应链管理、系统集成、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发展目标

2014年,启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项目承载能力,项目引进初见成效,一批项目动工建设;2016年,园区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税收达到2亿元;2020年,园区全面建成,园区销售收入达300亿元,税收达到8亿元,成为创新企业的聚集区、成长地。

智慧科技园

位于德源新城西南片区(东至郫温路,南至桤木河,北至田坝西街、西至太清路),总占地约1平方公里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打造智慧科技园

随着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技术革命不断深入,智慧科技产业已经成为新的朝阳产业,并不断与传统产业融合,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新的路径。

郫县抓住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机遇,结合盘活德源新城,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智慧城市建设的关联产业,着力引进世界500强、国内100强、行业前3强的重点龙头企业,按照“产城一体、智能高端”的原则,打造成都智慧产业高端聚集区,抢占智慧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并以此带动和配合发展教育培训、服务外包、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率先将德源新城建成全市、全省乃至西南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先行示范区。

规划的智慧科技园位于德源新城西南片区(东至郫温路,南至桤木河,北至田坝西街、西至太清路),总占地约1平方公里。

产业定位

依托德源新城的资源优势和高新区信息产业的辐射带动,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税收强度高、清洁无污染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关联产业。一是重点培育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二是重点培育发展为智慧城市建设配套的科技研发、结算、第三方测试、检验检测、供应链管理和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

发展目标

到2014年,园区基本形成项目承载能力,引进项目8个以上(其中世界500强项目2个以上),并开工建设一批;到2016年,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建成投产项目达到20个(其中世界500强和国内100强项目8个以上),总产值达到30亿元,税收超过1亿元;2020年,总产值达到80亿元,税收超过3亿元。

大力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
打造建筑业和房地产业
总部基地

一方面,总部经济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高端,占地少、无污染、税收贡献大、带动效应明显,被喻为“立起来的开发区”。另一方面,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非常大,同时,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推进,建筑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市场看好。更为重要的是,目前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的建筑业总部企业,已经出现外迁趋势,开始在全国重点地区战略布局和抢占市场。因此,郫县发挥自身的区位条件、生态环境、智慧城市、卫星城建设等综合优势,着力打造比较优势,引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区域性总部或管理性公司,培育壮大总部经济。

总体思路

引导和鼓励建筑业及房地产总部企业入驻郫县。力争通过3~5年努力,建筑业及房地产业总部经济的税收供应效应、就业乘数效应、产业带动效应得到全面显现,初步构建出具有创新活力和充分实力的建筑业及房地产业总部经济集群。

发展目标

到2016年,全县建筑业总产值不低于300亿元,增加值不低于60亿元,税收不低于10亿元;全县房地产税收不低于28亿元。到2018年,全县建筑业总产值不低于500亿元,增加值不低于100亿元,税收不低于15亿元;全县房地产业税收不低于35亿元。

链接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构建西门口卫星城的产业支撑

从实施产业发展提升工程、构建与美丽郫县相适应的生态经济体系,到“两园一总部”项目的落地,体现了“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也体现了郫县在壮大产业支撑、促进西门口卫星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举措,不仅把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而且符合郫县的区域特点和实际,是反映体现基层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决策部署的积极行动。

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发展是关键。新的发展时期,抓产业发展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和举措。郫县在建设成都西门口卫星城过程中,立足区域区位交通、生态基础、人文科教优势,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信息化同步协调推进,站在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最前沿,加大创新型小微企业的培育和孵化,加强智慧科技产业的发展,着力培育以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总部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加大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结合,加快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市产业与城镇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谋求发展的综合效益,也将让区域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分享到: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还可输入250
发表评论

公司:

部门:

职务:

姓名:

手机:

人数:

收件地址:

收件人:

收件人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