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场

不动产登记这盘棋下得有点大:以房反腐or房价杀手

备受关注的不动产登记制度终于迈出实质性步伐。15日起公开征求意见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揭开了这一制度的神秘面纱。未来,相关部门将更加全面掌握各地不动产情况,为科学调控房地产及其他不动产市场奠定基础,并为向“房产腐败”亮剑提供“实证技术”。这一被普遍解读为“反腐利器”或“房价杀手”的重要制度体系,对建立楼市长效调控机制有何作用?是否如预期那样,将违规多占房屋的贪腐官员“一网打尽”?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意见稿出台:利害关系人可查询

为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规范登记行为,方便群众申请登记,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国土资源部起草了《不动产登记条例(草案送审稿)》报送国务院审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经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修改形成了《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7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征求意见稿,决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现将征求意见稿及说明全文公布,征求意见。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可以在2014年9月15日前,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提出意见。[详情]

国土部牵头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

继不动产登记局在国土资源部正式成立后,8月19日国土资源部公开了《地籍管理司(不动产登记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里面明确了地籍管理司(不动产登记局)的10项主要职责。其中一项职责是:负责各类不动产登记资料的收集、整理、共享、汇交管理和归档;牵头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指导不动产登记资料社会查询服务;提出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政策建议。

《规定》称,地籍管理司(不动产登记局)是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土地、房屋、林地、草原、海域等不动产登记和组织指导土地调查、统计、遥感监测、不动产权属争议调处的职能部门。[详情]

不动产登记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房产登记。近年来现身的“房姐”“房叔”一度掀起“以房反腐”的波澜。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实施,能否赋予相关部门查处房产腐败的“尚方宝剑”?

不动产统一登记暂行条例四解:倒逼力量有多大

对公民和法人而言,不动产究竟是什么?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对城乡二元格局,不动产统一登记意味着什么?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何以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近日公开征求意见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四大“看点”值得关注。

看点一:“大家底”给出国家定义;看点二:首要是给公民和法人“行方便”;看点三:城乡二元“坚冰”将融;看点四:“倒逼”力量有多大。[详情]

一些部门拥有多套住房 不愿配合不动产登记

国务院法制办近日公布《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意见稿要求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共享。此外,还对不动产登记的原则、适用范围等具体环节做出明确规定,为不动产统一登记施行提供法律依据。

业内人士认为,此番顶层设计的初步确定,意味着不动产统一登记开始有实质性的突破。不过,不动产登记工作在操作细节层面仍然面临多重难题。根据意见稿的内容,不动产登记工作对推进降低房价、反腐、落实房地产税等方面虽有影响,但难有直接作用。[详情]

“不动产登记”揭开面纱

反腐利器、调控重拳、房产税开征前兆……不动产登记被寄予众多期望。本意是摸清家底的不动产登记制度,最终将产生哪些影响?

控房价。对于被寄予厚望的降房价功能,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不动产登记的根本目的是厘清此前分散于多个部门和系统的不动产信息,摸清家底,保障不动产所有者的权利,降房价并不是其直接目的。不过不动产登记确实将给一部分多套房持有者带来压力。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建立是房产税开征的前提,有利于摸清家底后,对存量房开征房产税。

融城乡。不动产登记的另一大作用,是有利于融化城乡二元结构“坚冰”。长期以来,我国城乡间土地权属不一样,城市土地属于国有,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但集体所有没有明确规定怎样划分个人利益,导致农村的大量房屋、土地、林地等不动产产权权益无法有效厘清。意见稿明确,要将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等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实施进程,补上了“农村短板”。[详情]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在建立长效调控机制。专家认为,不动产信息的统一登记归类整理,有利于相关部门掌握全国不动产的数量、类别、分布及产权状况,为房地产及其他不动产市场的管理和调控决策打下基础。那么,不动产登记制度是否会影响楼市?

机构:不动产登记制度推出将拖累房地产价格与投资

7月31日消息,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不动产登记制度将向社会征求意见。据路透中文网报道,中信证券周四发布报告称,《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行将出台,将增加存量房交易市场的供给。在房地产业处于去库存周期的背景下,将加大房地产价格下行压力,可能造成房地产开发投资进一步下滑。

报告预计,由于不动产登记是为房地产税征税铺垫,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出台,预计将加快投资客抛售房产。结合反腐推进,预计也将加快拥有多套房的官员抛售房产,因此将拖累房地产价格与投资。[详情]

不动产登记新规在中国引发“以人查房”公开范围之争

历经七年酝酿,中国《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近日终于向公众揭开面纱。“从个人隐私上来说房产信息不宜绝对公开。”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瑞说,不动产完全公开查询并不是国际通例,各国在隐私和信息公开之间所把握的尺度都有所不同。如果要达到反腐的效果,应该为官员的财产公示公开建立专门制度,而不宜从立法角度总括起来。

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对完善《条例》提出了建议。有业内人士建言,对于不动产公开查询范围可以考虑区分对待。比如一定级别以上的公务员,公众可以对其公开查询。既然公务员财产要申报公示,如果说老百姓查不到,公众监督的效率就降低了。而对于其他社会人员的查询,如果不是相关利益人,则不允许公开。[详情]

不动产登记对多个领域改革形成支撑 完善市场经济

不动产登记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房产登记。近年来现身的“房姐”“房叔”一度掀起“以房反腐”的波澜。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实施,能否赋予相关部门查处房产腐败的“尚方宝剑”?

专家表示,两者没有必然联系。此前公检法、税务等部门都可以通过合法程序查询不动产信息,而且,从目前设计的登记技术来讲,以人查房或者以房查人都存有漏洞,并不能轻易将腐败官员的房产状况摸清。

不动产登记制度并不直接影响楼市。安信证券研究认为,建立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将所有种类的不动产包括农地林地、草原甚至海洋列入登记范围,并非专门针对房地产,不是以调节房价为目的,与限购、限贷等调控措施存在本质区别。

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中市场总监李国政认为,不动产统一登记如要发挥更多作用,还需几个先决条件,即实现全国联网查询、为房产税提供准确信息,以及完善的居民信息体系和信用体系。房地产税拟定还需较长时间的论证,短期内对房地产市场不会产生波动。[详情]

分享到: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还可输入250
发表评论

公司:

部门:

职务:

姓名:

手机:

人数:

收件地址:

收件人:

收件人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