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场

宏观数据揭露风险: 房地产成GDP增长最大"拖油瓶"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除了“晴雨表”,实际上也是“风向标”,还得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把“病症”扼杀在萌芽阶段。

中国经济需要防范哪些风险?不同学者和机构对中国经济的风险有不同的分析。但是,经过专家多方会诊,比较有共识的风险主要有两条:一是房地产调整,二是地方政府债务积累的风险。

2014中国经济宏观数据揭两大风险:房地产 地方债

日前,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发表报告预计,预计今年政府将继续放宽房地产政策;房价可能在今年下半年趋稳,料全年或下降2%~3%。

朱海斌预计,政府可能降低贷款利率,增加税务刺激,降低刚需房贷申请难度,放宽第二套房首付要求。另一方面,预计今年供应量增幅将有所降低,主因去年新房开工数和土地销量下降,供过于求的局面将略有改善。

朱海斌预测,房地产投资增速将进一步降温,预计将下降至6%,此外,他指出,今年楼市存在两大风险,包括占房地产总投资25%的商业地产可能在今后几年率先走软;征收房地产税很可能将开始法律程序,从而影响市场情绪。【详情】

房地产成GDP增长最大拖油瓶 一带一路战略正当时

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通报了2014年的年度成绩单: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 上年增长7.4%,基本完成年初目标。不过,分项来看,固定资产投资显得黯淡,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2005亿元,比上年名义 增长1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1%,创下2002年以来13年新低。

“制造业、房地产投资仍然是拉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主要因素。大规模产能过剩格局对制造业企业投资意愿有一定的抑制,去年12月份地产投资同比 增速下滑至-1.9%,成为本世纪的首次负增长。考虑到地产新开工的低迷,以及地产到位资金增长的乏力,地产投资的短期前景仍不乐观。”光大证券(24.07, 1.38, 6.08%)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详情】

摩根大通预计:今年全国房价下降2%~3%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发表报告预计,预计今年政府将继续放宽房地产政策;房价可能在今年下半年趋稳,料全年或下降2%~3%。

朱海斌预计,政府可能降低贷款利率,增加税务刺激,降低刚需房贷申请难度,放宽第二套房首付要求。另一方面,预计今年供应量增幅将有所降低,主因去年新房开工数和土地销量下降,供过于求的局面将略有改善。房地产投资增速将进一步降温,预计将下降至6%,此外,他指出,今年楼市存在两大风险,包括占房地产总投资25%的商业地产可能在今后几年率先走软;征收房地产税很可能将开始法律程序,从而影响市场情绪。【详情】

————————————————另外一些声音————————————————

一线城市成交活跃 今年楼市探底回升概率大

数据显示,在我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有66个,环比上涨的有1个,持平的是3个。从同比价格变动来看,去年12月最高涨幅为2.1%,最低为下降10.3%。同时,二手房总体价格变动情况与新建商品住宅差别不大。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4年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我国主要城市房价同比继续下降,但总体环比降幅继续收窄,成交量有所放大。其中,深圳成为全国3个月来首个房价上涨的城市。专家表示,限购放开、信贷调整、促销加强等是此次回暖主因,随着供需结构的持续调整与多元分化发展格局的确立,楼市在持续探底后迎来温和回升将是大概率事件。【详情】

楼市出现筑底迹象 一线城市量价齐升

自2014年10月开始,楼市已经呈现出“止跌及上涨城市数量增加,下跌城市数量减少”的趋势,而12月份依然延续了这种趋势。种种迹象表明,楼市筑底已在进行时。而这一过程中,一线城市一直处于“领先”状态,房价率先止跌、率先回升。

从成交量看,去年12月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新房成交套数环比增长均在15%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量价齐升”在北京的二手房市场体现得更为明显。数据显示,12月北京二手住宅网签量为14671套,环比上涨31.2%,达到年内最高水平,成交均价环比上涨0.5%。

“受前期信贷政策调整、央行降息、年底开发商为消化库存加大推盘力度等多重因素影响,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房成交量环比增长近9%,再创年内新高,房价环比降幅亦继续收窄。”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在解读数据时说。

2014年房地产市场整体处于低迷状态,年末才见回暖。回暖势头能否在2015年延续?从住建部2015年的工作会议部署未提及房地产调控或具体政策措施来看,分析人士认为,房地产市场将延续当前宽松的政策环境,市场预期将继续好转。【详情】

分享到: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还可输入250
发表评论

公司:

部门:

职务:

姓名:

手机:

人数:

收件地址:

收件人:

收件人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