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场

公积金: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网友们的神吐槽你造么

公积金真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呀,在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的取消限购的呼声之中,公积金政策这一“滴灌”式的“小手术”也在进行着,只不过,有的地方公积金新政是降低了使用门槛,而有的地方则干脆让公积金用一次就不能再用了,生生要把购房者都逼向商贷。公积金监管不力,使用率低,大量资金沉睡,于是全国网友一片神吐槽……

算利息:月缴1000元公积金 年收益仅能“买一斤瘦肉”

如果废除公积金制度直接发到手里,相当于每个月涨了20%的工资收入。以月薪5000元计算,忽略工资涨幅、CPI涨幅、未来利率市场化等因素,每个月将直接有1000多元现金发到手中,一年就是1.2万元。“如果废除公积金,你每年都提取这笔钱去投资,比如就放在‘宝宝’之类的货币基金里,按照最近年化收益约4%计算”,复利投资30年后可得66.1018万元,扣除36万元本金,纯收益30.1018万元,“顿时秒杀23万的利差”;对于公积金利息,1.2万元一年只能得利息22.75元,相当于“一斤瘦肉的价钱”。[详情]

不平衡:为啥有人公积金发这么多

近日,内蒙古省级贫困县杭锦旗供电公司超额缴纳公积金被曝光,2014年该公司3位领导和2位职工的月工资都超过4万元,工资最高的一位领导月缴存公积金达到15530.26元;一位非领导岗位普通员工的工资4.2万元,每月缴存公积金总数1.2万元以上。[详情]

吐完槽,还是来看看各地的公积金新政,都有哪些亮点……
四川住房公积金使用范围放宽

《方案》提出将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制度并轨,建立统一的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并轨后的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将覆盖原来两种制度分别保障的城镇最低收入、低收入家庭和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

据悉,2014年7月底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两房”并轨实施意见,12月底前全省完成“两房”分配和管理并轨,建立统一的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并确定10万套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计划。[详情]

成都公积金新政一严一松

7月10日起,成都市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办理将进行两项调整:房屋登记信息的认定范围将从购房所在地扩大至成都全域;还贷收入比将由50%调整为70%,对借款人家庭月平均收入的要求相应降低,更多中低收入职工将成为公积金贷款的受益者。[详情]

广州公积金新政传言8月起实施 放款缓慢将成常态

号称史上最严、全国最严的广州市住房公积金新政经过一稿和“二稿”的咨询后,市场传言8月起新政会实施。公积金新政征求意见稿二稿的内容较前一稿有所放宽,主要体现在公积金贷款申请者“连续缴交”变成“累积缴交”,预料会惠及一些因工作变动而出现公积金缴存断档的人士,然而被多方吐槽的公积金贷款二贷依然是禁止,以后公积金贷款只用一次即要失效,生生把换房客推向纯商业贷款的怀抱里。[详情]

扬州恢复公积金“又提又贷”政策

5月16日,扬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相关人士表示,扬州住房公积金“又提又贷”政策将于5月20日恢复,市民申请公积金贷款时可同时提取本人及配偶的住房公积金。扬州也因此被市场认为是“救市”第七城。[详情]

公积金政策为什么会被网友各种吐槽,监管不力,使用效率不高,制度存还是废?
数万亿住房公积金成不少地方小金库

“新华视点”记者在全国多个地方走访发现,数万亿元的资金分散在全国几百个住房公积金中心,从部委到省、市、县多级公积金管理部门只是松散指导管理关系,监管看似完备,却没有一个机构能够真正“管得着”。

住房公积金领域大案频发,倒逼“九龙治水”“监而不管”的监管模式改革,但公积金联网监控年年成为工作重点,却年年难以实质性推进。[详情]

时评:公积金管理系统面临"三无"窘境

2002年国务院修改《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明确要求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其他设区的市(地、州、盟)应当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立一个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住房公积金的管理运作。县(市)不设立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有条件的县(市)设立分支机构,实行统一规章制度,进行统一核算。

然而,目前全国仍有各级公积金管理机构606个,尽管数量大大减少,但执行改革十多年,机构归并仍未到位,这其中,按规定可以设立的设区市公积金管理中心342个,其余省直、区县、行业分中心等未改革到位的机构仍有264个。[详情]

公积金存废之争警示改革须加速

公积金遭遇“存废之争”不是今日才出现的,早在几年前就有专家公开建议废除公积金,原因就在于,公积金已经到了“百病缠身”的程度。虽然公积金帮助一些人圆了住房梦,减轻了经济负担,但客观地说,公积金已经严重“变味”了,不像公积金,而像“私积金”:一是大量职工靠公积金很难买得起房,公积金专为高收入者服务;二是公积金变成了很多地方政府的“蛋糕”;三是公积金似乎变成了很多公积金管理机构的“私房钱”,据报道浪费很惊人。[详情]

分享到: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还可输入250
发表评论

公司:

部门:

职务:

姓名:

手机:

人数:

收件地址:

收件人:

收件人电话: